后背病邪入侵的土壤
虽然我们的背部很结实,很强大,但经常忽略它,损伤它的话,那么后背也会成为病邪的突破口。尤其是寒邪湿邪,对背部威胁极大,秋冬的寒,春夏的湿,一年四季都在往背上钻,久而久之,后背便成为了寒湿生活的土壤。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腰背变得越来越僵硬,而且容易出现腰椎脊椎的疼痛问题,说白了是寒湿堆积在背部,干扰气血的正常运行,不出现毛病才怪。我们说“背薄一寸,命长十年”,人的背应该是薄薄的一重肌肉,搭配充足的阳气御寒,但现在很多人的背越来越粗,背上的脂肪越来越厚。这是因为寒湿入侵的太多,阳气不够用,只能积累脂肪来御寒。并且随着时间推移,背上的寒湿会向着臀部,大腿,小腿扩散,导致整个人看起来越来越臃肿。这种情况,就一定要养背,最好是灸背。三伏阳气旺盛,而阳气是融化身体坚冰的最佳手段,任何病邪在炽热的阳气下都会缴械投降。灸通后背全年无忧
晒背本来是很不错的温养方法,奈何现在的人们生活忙碌,晒个背都是奢侈。所幸还有艾灸,它是老祖宗发明的小太阳,用来扶阳,融化背部凝结的寒湿再好不过。艾灸是对背部最直接、最有效的保养方法,利用艾条药性和热量,让背部的气血动起来,是祛湿散寒的一流方法,可以培补阳气,调五脏气血、安神定志、通经活络,也是为什么男人女人都常刮痧艾灸背部的原因。灸背,能补其虚,化其淤,简单的说就是能补充身体虚损的正气,能温化、排出体内的淤堵、垃圾,说是养背,其实也是在养命,而且比起吃各种补药有用的多。艾灸督脉胜过大补
艾灸督脉可以让你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,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,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、温熙脏腑的作用。灸背的重中之重在于灸通背部督脉,即督脉灸。督脉灸是一种大灸疗法,其施灸面广、艾柱大、火气足、温通力强、非一般灸法所及。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,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,将这种温热,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,恢复人体的自愈力。此外,督脉灸可以治疗因“气虚,阳虚”导致的诸多系统疾病,如“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萎缩性胃炎、慢性肠炎、慢性腹泻”等,尤其适合呼吸系统疾病如“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慢性咳嗽,产后寒咳、体虚汗多、体虚感冒”等。艾灸督脉对女性尤为有效女性属阴性体质,因而相比男性来说,阳气往往不足,这也就导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,如手脚冰凉,痛经等等,这些基本都是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温熙四肢、脏腑,以至于寒邪凝滞在这些部位导致疼痛不舒。艾灸督脉可以让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,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,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、温熙脏腑的作用。艾灸督脉对女性面部的黄褐斑、雀斑、痤疮等各种随着衰老的出现的症状,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。这些都是通过调节全身的阴阳的平衡来调理全身的各脏腑的功能,以达到防病,保健的作用。督脉艾灸取穴:大椎穴、风门穴、身柱穴和命门穴。1、大椎穴定位:在后正中线上,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常被用于治疗感冒、疟疾、颈椎病、痤疮等等,人体诸阳之汇,是人体所有阳经交汇的一大要穴。2、风门穴定位:在背部,当第2胸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。常被用于治疗一些外感风邪的疾病,像伤风、咳嗽、发热、头痛、脖子僵硬、胸背痛等。3、身柱穴定位:在背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常被用于治疗感冒、哮喘、夜尿症等病症,特别是此穴用于儿童身上效果更佳,可以说是儿童的强身保健穴,经常艾灸小孩的身柱穴,孩子能够少感冒,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。4、命门穴定位:在腰部,当后正中线上,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。常被用于后背发凉、手脚发凉和腰酸腿寒这类有阳虚症状的疾病。以上穴位艾灸时间:每日灸一次,每个穴位灸30-45分钟,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。坚持灸10天,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哦!背部是健康的晴雨表,是人体坚实的保护屏障。经常艾灸背部,可以培补阳气,调五脏气血、安神定志、通经活络。温馨提示: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,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,不能作为处方,请勿盲目试药,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!
版权说明:本文来源网络。我们分享文章,图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以。此文出于学习分享,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,无商业用途。若涉及作品内容,版权或其他问题,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#个上一篇下一篇